做莱芜糖瓜的宣传小模特

分类:育儿亲子 | 标签: 生活  
2013-11-29 10:31 阅读(?)评论(0)

龙凤胎老爸原创,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商业转载请联系QQ6078457,否则必究

做莱芜糖瓜宣传片的模特算是歪打正着吧,本来没小容小韬的事儿,当时两人正在幼儿园上课,办公室同事老于打电话给我,说要给小容小韬拍片片。

这之前,他们一行四人专门下乡去找了一座保存完好的贞节牌坊,觉得这可能古朴一些,适合做糖瓜的背景,因为莱芜糖瓜也是有一定历史的,已经成功申请为非物质遗产。同时找了几个山乡模特,一个四岁的小男孩,据他们说是二胎,被奶奶极为宠爱,一个是村姑,看上很漂亮,还有一个是84岁的老太太,身体壮实。但费了这些工夫,他们对所摄片片并不是太满意。喏,就是下面这几张。

所以给小容小韬拍完片片,他们就感慨,如果把小容小韬带去牌坊那里拍摄,效果一定超好。但我心里嘀咕,路这么远不说,天气又这么冷,把小容小韬带去拍片片还真不放心呢。后来,他们决定找一间办公室拍摄,我说,你们拍糖瓜和孩子的主题,最好也选个古朴一点的地方呀。他们说,没事,可以P个背景。

但那样多麻烦呀,后来我想到一家鱼馆,装修非常有特色,民俗风十足,在那里拍应该不错,后来我提议了一下,结果大家一拍而合,民俗服装没有的,在我给小容重新扎了小辫儿,特意系上两根红头绳,貌似小山妮的模样后,我们马上驱车前往。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片片。

同时顺便带大家来了解下莱芜的糖瓜吧,我小时候经常吃,真没想到原来还是地方特产。下面的片片由我和同事七月流火拍摄。














相关网络参考资料:

陈楼糖瓜 - 产品传说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旧时,每当腊月二十日过后,孩子们就唱起了上面的歌谣,并且盼望着大人们快些买回糖瓜来。“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但在屋子里遇热后就变成了又粘又硬的糖疙瘩。这种粘性很大的麦芽糖,在晋代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当时称为“胶牙饧” (音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也写道:“岁盏后推兰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由此可见,在唐朝它已与美酒一样,成了春节期间必备的佳品。到了明清时代,麦芽糖又被派上了新用场,成了祭祀灶王爷时,粘糊其口的武器。

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

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儿童们则把这一天当作春节的序幕和“彩排”。天一擦黑儿,就放起了鞭炮,在鞭炮声中由家中的男主人把糖瓜一盘,清茶一碗供在灶王像前,点上蜡烛和线香,祈祷行礼后,把灶王像从墙上揭下来烧掉,再把茶水泼在纸灰上,糖瓜则由孩子们抢着分而食之。

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形式热闹隆重而又风趣幽默,所以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


  最后修改于 2017-02-27 10:36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