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孩子跌倒了不去扶的三个误导

分类:育儿亲子 | 标签: 生活  
2013-05-28 09:28 阅读(?)评论(0)
龙凤胎老爸原创,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请联系QQ6078457,否则必究
 
小孩子跌倒了,到底去扶不扶?昨天看到又有争论了,来自于有篇被热传的《一个误传很久的美国育儿观念》。当然,这次的观点颇有新意。作者认为,孩子跌倒了,美国家长也会扶。可为什么很多美国的家长不去扶呢?真正的原因是,社会相应的安全设施保障工作非常完善,比如地上铺着软垫,桌角会包好,给楼梯口装上门等。文章有些道理,至少作者的本意或者引申出的观点是善意和具有提醒性的,希望社会上对相关设施或者走道的安全防范再完善一些,但这也是一个误导。那么孩子跌倒了,到底应不应该去扶呢?我觉得在孩子有能力自己爬起来的时候,是可以不扶的。
 
那么安全重要吗?当然重要了,安全的保障需要监护人看管,而不是主要寄希望于社会,否则父母们将变成怎样的牢骚者和怨人呀。小容小韬从开始自己走路摔倒可以爬起来时,我就很少扶他们了,当然这也不完全绝对,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两人自己爬起来。为什么这样做呢?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我一贯尽量坚持的原则。孩子小,走路当然会摔倒,这是正常的,自己走路不小心摔倒,当然要自己爬起来,这是一个正常的成长心理体验。摔倒是疼痛的,疼痛会激励成长,接受教训,从而避免摔倒更多。如果父母去扶,则失去效果。
 
 
二自己摔倒其实是一种沮丧或失败的行为,而导致这种行为不是缘自父母,而是因为孩子本身,那么就应当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是孩子必须要明白的。所以,避免孩子摔倒后,家长要么怪路面不平坦,或者怪有小石子之类的,真正需要责怪的就是孩子本身,是孩子不小心,那下次我们小心一点好吗?这样告诉孩子,孩子才懂得自己做事自己负责,并且激发出自我积极性,而不是怨天尤人,或者抱怨父母扶不及时而大发脾气。
 
三孩子摔倒了,父母的责任不是去扶,而是帮助和告诉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教会他们如何避免摔倒。所以,小孩子因为痛而大哭,不是家长去扶的理由,当然,适当的拥抱和安慰有时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会越来越少跌倒,而因为对跌倒有不好的成长体验,所以反而会格外谨慎,并且自己会预知后果,从而自己避免摔倒。这是一个成长过程,也是慢慢培养孩子勇敢,独立,学会担当的精神。
 
而《一个误传很久的美国育儿观念》重点强调社会设施的安全性,虽从安全上保护了孩子,但认为不扶孩子就缘于此,却失去了对孩子成长规律的尊重,是不妥当的。同时,安全何在?对于经常摔倒的小孩子来说,父母就是安全。离开了父母的精心监护,危险总无处不在。比如小容小韬小时候,如果走在楼梯或公园中的乱石中时,我一般都会领着他们,当然,长大一点后,我会放手,在乱石中行走两人会格外小心反而成为一种乐趣了。如果走到平坦的大路上,那摔倒就摔倒吧,顶多擦破一点儿皮,两人不是小宝宝了,摔倒时会头着地,他们可以伸出胳膊做防护的。
 
上面说的是作者误导的第一个观点,再来看一下另外两个误传的观点。
 
一个是文中说,赞成扶的一方认为,这是关心,是爱,是孩子需要的心理安慰。况且孩子要是真的摔疼了,不扶便是冷漠,扶则是给孩子以身作则,否则将来孩子长大了,遇见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他会想,他自己能挺过去,反正爸爸妈妈小时候就是这么对我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如果大家都不去帮助别人,那世界将会变得多么可怕!
 
很明显,这是作者的一厢情愿,正确的做法是,孩子可以自己爬起来的情况下,家长不去扶,但这并不代表父母会缺少安慰和关爱,觉得不扶是冷漠,而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那家长怎样不扶同时又避免这一切呢?很简单,在孩子爬起来以后,把他疼惜的抱在怀里,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他需要面对什么,又需要怎样处理。孩子的心理伤害一般都能从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中走出来,同时吸取经验,尽量避免再次摔倒。

另外,孩子是否冷漠,跟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和所传达给的教育有关,仅仅不扶起来就会变得冷漠吗?那么让孩子放手做任何事是不是也是父母的一种冷漠和残酷呢?这样看来,就是一种笑谈了。
 
另一个是文中的另一个说法,不赞成扶的人则认为,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坚强、独立,摔倒了要靠自己重新站起来,因为父母是不能跟着孩子一辈子的。对孩子的爱未必是宠爱,有时候需要放手。如果家长对小磕小碰泰然处之,孩子多半会自己爬起来接着玩,这不仅能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孩子处事的自信和自主能力,也不会变相纵容孩子的依赖和娇气。而且,持不扶观点的家长拿出了一个最有力的佐证:你看,美国的家长就是这样做的。
 
针对这一说法,我先声明一点,美国家长的做法有的很科学,但也有不科学的,正如我们中国父母,我相信大部分是明理的,但也不排除有宠溺孩子的,所以,人应该有自己的坚持,可以参考别人的做法,但千万别影响到自己,失去了自我坚持,到最后反而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做了。
 
相信孩子自己跌倒不扶更能锻炼孩子的勇敢,独立和坚强,而这样的培养也是很多父母的期望,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的,所以文章后来说,美国小孩子摔倒了家长不去扶,不是要锻炼孩子的独立精神和勇敢,而是因为安全设施有保障,孩子不大可能受伤罢了,简直就是另一种误导了。把孩子摔倒产生的安全问题责任总归结在社会设施的保障上,是不是走了另一个极端?
 
所以,孩子摔倒了到底应该扶不扶,《一个误传很久的美国育儿观念》是有三个误导的,正确的做法还是不扶,当然前提是安全,这个安全,不仅仅只依靠于社会安全设施的完备,更需要父母的精心考虑,育儿中,孩子的身体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但不扶并不代表父母无作为,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认识问题,并让他们成长的更健康和快乐,从而避免伤害。当然,此文章也还有积极意义,那就是,社会真的应该多为我们的孩子们考虑考虑,为他们创造出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只是从育儿的真正实际做法来出发,这篇文章的思想显然违反了科学的做法了。
 
附原文:
 
一个误传很久的美国育儿观念
文_心路独舞
 
小孩子跌倒了,父母应该怎么办?扶还是不扶,这原本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却在中国的父母中引发了很多争论。
 
赞成扶的一方认为,这是关心,是爱,是孩子需要的心理安慰。况且孩子要是真的摔疼了,不扶便是冷漠,扶则是给孩子以身作则,否则将来孩子长大了,遇见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他会想,他自己能挺过去,反正爸爸妈妈小时候就是这么对我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如果大家都不去帮助别人,那世界将会变得多么可怕!
 
而不赞成扶的人则认为,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坚强、独立,摔倒了要靠自己重新站起来,因为父母是不能跟着孩子一辈子的。对孩子的爱未必是宠爱,有时候需要放手。如果家长对小磕小碰泰然处之,孩子多半会自己爬起来接着玩,这不仅能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孩子处事的自信和自主能力,也不会变相纵容孩子的依赖和娇气。而且,持不扶观点的家长拿出了一个最有力的佐证:你看,美国的家长就是这样做的。
 
一时间,不扶的观点好像占了上风,因为在幼儿教育领域,美国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那么,美国家长真的任凭孩子摔倒而不管不顾吗?
 
美国人养育孩子最突出的特点是竭尽全力去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然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美国的幼儿园、游乐场等公共场合都非常重视为小孩打造安全的环境,例如电源插座都用塑料插头封上,地上铺着软垫,桌角会包好,给楼梯口装上门等,所有的儿童用品,从吃的到用的都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细致和严格的监管。在幼儿园的婴儿班,总会辟出一个特定的铺有厚垫子的区域让孩子爬,四周有安全的隔离物,这个区域只有家长和保育员才能进入,还必须脱鞋才行。在幼儿班,房间里除了厚厚的垫子和必要的设施(儿童小桌椅)、玩具外,几乎空无一物,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走路还不稳,易摔倒。美国的儿童游乐场也是按年龄分的,1岁至3岁孩子的游乐场地上全部铺了塑胶,滑梯什么的都很矮小,孩子玩的时候即使摔下来也不会受伤。4岁以上孩子的游乐场会铺上厚厚的碎木屑,滑梯的高度也得严格遵守儿童建筑设施的安全规定。
 
读到这里,我想你一定明白了吧,美国小孩子摔倒了家长不去扶,不是要锻炼孩子的独立精神和勇敢,而是因为安全设施有保障,孩子不大可能受伤罢了。
 
但百密一疏,偶尔也会有意外发生,孩子如果真的摔倒受了伤,美国家长肯定跑得比谁都快,抱起孩子赶紧上医院。若是意外发生在学校或幼儿园,还要追究责任,更重要的是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消除在安全设施和制度上存在的隐患。譬如我女儿所在的学校曾有一个孩子从体育馆前台的舞台上跳下来把脚扭伤了,虽然是孩子顽皮,但家长会反问:“既然存在掉下来摔伤的风险,为什么孩子会被允许到舞台上玩?”从那以后,舞台前面醒目的位置便立起了一个警示牌,告诉孩子不准上去玩,否则可能会受伤。
 
只有把安全隐患都消除,小孩的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美国的家长看到孩子摔倒了,才会任他们自己爬起来。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的时候,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果割裂了事情发生的背景,孤立地去理解,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我的新书:

爸爸育儿的生活力作

尤其适合0-3岁爸爸妈妈阅读

购书地址:

当当网

亚马逊

京东商城

  最后修改于 2017-02-27 10:36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亲子博客群录用:http://blog.sohu.com/baby/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